本期毕业生专访带你走近港中大(深圳)市场营销专业2018级本科毕业生刘心怡,与你分享她在大学期间学习生活参与各类活动的经历和点滴感悟。
想让刘心怡用一个词概括本科四年,是有难度的。她半仰着脑袋想了很久,仿佛是在从回忆里拼命吸收能量,也没有想出来。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如果一定要描述一下这四年的话,刘心怡将自己的本科四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逃避型迷茫,指置身于迷茫之中,畏惧与逃避主流竞争;第二个阶段在确定主修专业以后,是挑战型迷茫,感受到危机后进入战斗状态,在探索中杀出一条血路;第三个阶段是当下的明确与坚定。她的大学四年,走过弯路也碰过壁。但正是这些挫折让她变得更强大。“肌肉是在撕裂中长成的,人也是一样,要不断受挫,才能皮糙肉厚。”
最新消息
刘心怡(小比)
2018级 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市场营销专业
高中毕业于长沙市长郡中学,毕业后将攻读美国东北大学计算机硕士
B 站账号:硬核少女刘小比, 3.2万粉丝,Bilibili 官方认证:“校园领域优质 UP 主”, “VLOG 领域优质 UP 主”
市场营销专业张强教授助理研究员(RA:research assistant)
网易游戏事业部星战网游《EVE》项目实习
Bilibili海外运营部门实习
/“为什么要让别人掌握我的人生?”/
刘心怡将遗憾解释为“想去做A,但最终做了B。”她很坚定,这四年没有留下遗憾。这样的坚定需要一定底气去支撑。她的底气,来自于“向死而生”,或者类似更流行的YOLO (You Only Live Once)。我走的每一步,都会反复问我自己:“你现在不去做的话,临死前会不会后悔?”在她看来,面对选择,“不悔”比什么都重要。
她把大一时迷茫的自己比作把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踌躇不前,想要逃避。高考朝明确目标努力的惯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令她无所适从,“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像被隔离在一个找不到出口的密室,又急又气,可把我憋坏了。”因此,在最初的专业分流中,她只得顺从父母的意见,选择了自己不擅长的会计专业。
然而事实证明,她在会计这条路上常常感到疲乏和痛苦,步履维艰。她发现,她不擅长速成式的考试,一旦涉及考试,不管怎么努力,她都表现平平。相比考试,她的热情更多地倾向于presentation和团队合作,她享受将marketing的学术理论立马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一到团队作业,她总能乐在其中。“父母会出现一些错误的认知,认为市场营销等于做销售,其实完全不是他们理解的那样。”
在刘心怡看来,外界对自己的了解都带有局限性,只有自己才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她笑称转到市场营销专业后自己的大学生活才真正“活了过来”。她口中的“活过来”是找到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后,被注入了主动向前的活力;更是在找到自己的定位、重新认识自己之后,发现了自我价值的源头活水。
虽然放弃了会计这条道路,但这并非代表这段经历毫无价值。对于刘心怡来说,这是一段“试错”的经历。“自己对自己的了解其实也带有局限性,只有在不断的探索与试错中和其他东西碰撞,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形状’。”她的经历启示着,要在敢于尝试后依旧有壮士断腕找回自己的勇气。
在刘心怡做过的大大小小的尝试中,最大胆的莫过于申研转CS(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的决定。在决定之初,身边的人都认为这是一个几近疯狂的想法。只有她自己才知道,这并不是一拍脑袋做出来的决定,而是在契机里萌芽,在深思熟虑里成熟的想法。
契机就是刘心怡大三暑假参与的量化营销的科研。一个暑假的科研,让刘心怡对团队的同伴们了解得更深入,也刷新了她对计算机科学的认知。她在做研究助理的时候,熟识了一些DS和CS的同学。过去她也会给自己贴上“文科女”的标签,仿佛学文科出身的女生就不该跟计算机沾边。但与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长时间的相处让她对这个专业有了更全面客观的了解。“当你跟他们去交谈,你会发现之前的揣测都变成拆分后可达成的计划,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在刘心怡看来,天大的困难只不过是因为不够了解而臆想出来的偏见。“千万不要活在头脑预设的想象中,要到生活中去具体实践。”她说。打破臆想与偏见,就需要去靠近,去经历,去落实。在实际接触CS后,她找到了转换专业的可行性。“我当时学量化营销相关的很多课程其实属于BA(Business Analysis,商业分析)领域了。然后你会发现数据科学和商业分析有很多重叠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来看,转CS也不是很难。既然这样,那为什么不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转过去呢?”
这个决定背后,包含着她的更大野心。她想做有影响力的工作。她做了个比较:如果用一个小时做一对一家教,那么这一个小时只能惠及一个人;但如果用一个小时拍成视频或者写成程序,就能够被重复利用,可以惠及更多人。其次,在她看来,任何一门学科,要学成顶尖是非常艰难的,但如果把不同学科融合,就会比较讨巧,不需要在某一领域登峰造极也能爆发出强大威力。这是刘心怡选择文商科转CS的深层逻辑。
反对的声音也伴随着她。这当中包括父母起初的不理解,也包括教授、同学的质疑。但在她看来,这些反对的声音也是对她的关心和支持,可以帮助她全面地看待问题,从而更理性的决策。但无论如何,决定权都在自己手里。
“某种程度上人也是社会动物,很多时候都会被分成社会自我与真正的自我两个部分,你可能是会被那种社会意识下形成的自我被绑架了。”要想不留遗憾,还是要听从自己的声音。“想去做A但是你却做了B,说明你在改变的过程中,肯定是被其他东西影响了你的决定。所以我想做A,我会去思考我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目前的能力能不能支撑我做A,别人又是怎么看待这个决定的,我为什么要让别人去掌握我的人生?”
/“酒香也怕巷子深”/
上大学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刘心怡就越发感觉到要向外建立联系。她说,港中深是一个特别需要学生主动去利用学校资源寻找机会的学校。高中时期比较流行的“谦卑”“低调”观念,在上大学后可能已经不适用了。“不要以为自己优秀,就可以等着别人来发现。酒香也怕巷子深。”
对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来说,“定义和传递价值”尤为重要。“在团队作业中,要积极去找教授沟通;很多机会也要靠自己争取。”她提到了“marketing yourself(营销你自己)”这一理念。“如果你想跟一些欣赏的人组队,就得主动传达合作的意愿,向他们展示自己的热情和介绍自身的优势,有一点像找实习面试。”她把这一行动称为“传递价值”,并解释道,这并不是“炫耀”自己,而是通过communication(有效沟通),让双方在陌生的情境下迅速了解彼此的价值。
她认为,在与优秀同学接触过程中学到的东西,甚至比在课堂上学到的还要多。“跟很多优秀的同龄者一起碰撞,其实能够迅速把人打磨成一块璞玉。”
她向外建立联系的理念也并非一开始就有。大一的刘心怡内向且封闭,习惯于把迷茫与困惑都咽在肚子里,“很多大一的同学都会找学长学姐取经,可是我那个时候连跟学长学姐交流的意识都没有,但我清楚地意识这样不太好的,在心理上我是一直想找机会改变的。”大二偶然的一个机会,让她开始尝试做自媒体,一点点提高敞开自己的阈值。
2020年疫情期间,刘心怡捕捉到了自媒体行业的动向。疫情隔离在家,社交媒体和各类视频填补外出娱乐的市场,迅猛增长。疫情带来的高考延期,也使得网课焦虑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学生对高中学习内容的需求激增。综合这些因素,刘心怡运用市场营销思维,制定了具体的营销目标、环境分析和消费者需求。她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分门别类整理,制作成视频上传到B站,收获热烈反响,也由此获得“B站校园领域优质UP主”的认证。她也会用视频记录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偶尔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
“自媒体是我的出口,算是原本’封闭‘的我自救成功吧。能够感受到自媒体能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我和这个世界,和很多新鲜的人产生了联结。”大三时她拍摄了一条与“内卷”有关的视频,她在视频中表达了对于“内卷”现状的无奈与焦虑。在视频底下的评论区,出现了网友们关于“内卷”问题的大讨论,各方说法不一,却能引人深思。如今的她回看那条视频时,对于“内卷”的看法又有所不同。在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并逐步排除一些不必要的干扰以后,她的心态平和了许多。那条视频引发的争议,也让她聆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声音,是“敞开自己”的一项尝试。
期间也遇到过瓶颈。身边人对她的视频提出的友善的意见,比如打光不够好,眼神没有看镜头等,会让她产生不自信的心理;而评论区出现的各种争议,也曾令她退缩。加之申请研究生的学业压力,她停更了一段时间,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重新拿起相机。
“我还是选择坚持。这是我的热爱,区区挫折算得了什么。”她一遍又一遍地强调:要敞开展示自己的优点缺点。这需要勇气和毅力。
/“第二梯队”/
刘心怡把自己称为“第二梯队”人,她自认为自己从小到大都不是顶尖级别的学生,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不完美。现在的她,坦然地接受了这些“不完美”,“我很享受这种第二梯队的状态,是我最舒适的状态,不至于像大一一样因为成绩太差导致失去主流赛道的竞争力而焦虑不安,也不会贪心去仰望一些“大神”追求完美。我甚至有点喜欢自己的缺点和局限了,不会像之前那样是对抗的姿态了,真的蛮好的。”生活在“第二梯队”的她,也有自己的一套生存之道。
“我们被完美主义绑架了。比如申请学校或者准备面试,如果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总不敢开始。”但在她看来,凡事要“先看有无,再谈好坏”,“Do it badly frees you up to take actions.”一味地等待和追求完美会成为自由探索的束缚,只会让自己错失良机。“就像我转CS一样,可能我的起点低一些,但我因此而犹豫的话,我可能会后悔一辈子。”
对于自身的不完美,她提出growth mindset(成长型思维)。被她弄砸的事情,她会安慰自己多点时间慢慢进步就好。“我对自己比较宽容。我习惯自己犯错和“做不好”,会给自己充分试错和成长的空间。比起‘拿A’,我更喜欢从菜鸡慢慢进步的感觉。”
她自称有些懒,也很爱玩。“以前也会指责自己,怎么这么懒?怎么这么爱玩?”现在的她将这些缺点当成生活中的一部分,“我就是懒,就是爱玩,它是我储蓄能量的过程。所以我需要去做一些比较有约束力的工作平衡,寻找规训。”她不排斥自己的“懒”和“爱玩”,相反会为它们留下空间,让它们有地安放。
未来,她希望在北美找到一份码农的工作,业余时间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留美生活,介绍中美的文化差异。成为一个快乐的斜杠青年,是她未来的追求。
“别人的进步可能是不断地前进,而我是走一阵,歇一阵。”采访的最后,刘心怡笑着调侃自己,语气中些许责怪自己,但更多的是对于未来的期望。“不过没关系,无非是速度慢一些,只要是在前进,就是好的。”毕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