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正青春·毕业生专访”,带你认识港中大(深圳)经管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毕业生蒋亦涵。
最新消息
蒋亦涵
2018级 经管学院 祥波书院
市场营销专业
毕业高中: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
毕业去向:法国ESSEC商学院MIM GE项目
一、坚持热爱,从一而终
“把爱好发展为职业这件事,我一直很明确。”
蒋亦涵从高中开始就无比热爱美食、烘焙,梦想是“开一家面包店,用美食治愈人心”。在大学四年中,她围绕美食这一关键词完成生涯规划,经历了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
“我选择市场营销(MKT)作为专业的初衷有两个。第一,它和我的人生规划有很高的关联度。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我可以运用营销相关知识为产品进行有效的宣传,从而帮助我实现开面包店的梦想。第二,我希望补齐自身的短板。MKT专业以pre多出名,我知道自己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较弱,这能促使我打磨演讲技巧。第三,我校的MKT专业课业负担较小,这给了我充足的时间利用学校资源进行探索实践。”
为实现梦想,蒋亦涵进行了多方面的实践。在大一时,她自制并出售过手作食品,也在校内活动中摆过摊。大二暑假时,她开设公众号“小涵的吃饭日记”,用于测评校园美食,记录探店和厨艺心得。为此,她深入学习运营知识,练习摄影,打磨推送,积累了1900余名粉丝。出于对面包的热爱,她与校外多家面包店保持友好联系,也曾在店内打工,与店主交流经营理念。同时,她萌生了“用社区团购的模式在学校卖面包”的想法,开始为多家面包店开展校内宣传、社群管理等运营工作。她线上对接商家与同学,线下派发面包。在“巅峰时期”,她管理着五个店铺的“面包群”,实现了“面包自由”。
中秋节卖月饼
清明节卖青团
“如果说,爱好是乘兴而至,只有三分钟热度,热爱是终其一生追逐的事物,那么我的爱好和热爱是相同的,那就是烘焙。其实,我去面包店打工后才知道,面包师非常辛苦,一天站十几个小时,累得快要散架。但是,做出让大家赞不绝口的美食,获得良好的反馈和肯定,会给我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幸福感,疲惫变得不值一提。这是我坚持烘焙的初心。”
面包店打工
认识到烘焙的艰辛后,蒋亦涵依然选择热爱,并从中学习到许多知识。“我喜欢探究一个事物背后的底层逻辑,而非简单地遵从教程里的步骤。”为了精进技艺,她专门购入许多书籍,深入学习烘焙相关原理,“比如,了解蛋清不同打发状态背后的化学反应,知道加入的糖粉和酸性物质是为了提升蛋清的稳定性,就可以灵活调整添加剂用量和手法,而不是刻板地按照教程图片判断打发是否到位。如果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就能参透很多步骤的指导意义,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做千层蛋糕
自制土豆面包胚、手剁牛肉馅汉堡
有人说,把热爱变为工作后,谋生的压力会让激情逐渐淡去,但是蒋亦涵不这么认为:“每天下厨制作一日三餐,对我而言就像吃饭喝水一样,已经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兴趣是我的主要驱动力,我很难想象长期从事一项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因此,我决定充分利用自己对烘焙的坚持与热爱,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即使短期内无法开一家面包店,我也可以在食品相关领域工作,拥有更多工作动力。”
“坚持热爱”“从一而终”是蒋亦涵的生活态度,也是她的学习导向。“对课程主题的感兴趣程度主导了我的选课。我虽然是MKT的学生,但上了很多管理学和中文方面的课程,也喜欢和老师探讨交流,从中受益匪浅。我喜欢学校课程的一大原因是:实用性强。比如许多MKT专业课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深化理解,老师也会结合时事热点讲课。”
“不愿随波逐流”是她的自我评价。对于大学生活的安排,她总结道:“我认为在大学中,重要的是成长、塑造人格,以及在探索中逐渐形成清晰的未来规划,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绩点。”
二、实践精进,探索自我
创业与实习的经历,也见证了蒋亦涵在探索自我、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奔跑的身影。
在大二的冬天,她本着“锻炼自我”的初衷,报名参加一个以分享留学信息和课程评价为主的校园创业团队——Apartsa的管理层竞选,最终成为团队的CEO。彼时,团队的主要负责人都已毕业,蒋亦涵“硬着头皮”挑起大梁,“从零开始”招募新人、运营公众号、学习公司管理,也策划了一系列活动,带领团队越走越远。
蒋亦涵(左二)和团队成员合影
“第一次策划活动时我无法考虑周全,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产品的流畅度尚待改进,奖品吸引力不大,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最后的曝光度和参与度没有达到预期。我们在复盘时反思了这些问题,随后完善产品、改进宣传思路。”蒋亦涵认为,失败不一定是成功之母,失败后的反思才是走向成功的秘诀。在另一次失败的合作中,她深刻意识到,选择合作方之前应做尽职调查,查询公开信息,前往对方的线下办公地点交流,并签订书面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保障团队和用户的利益。“在大学创业的好处是试错成本低。损失是可控的,完整的项目经历也将成为宝贵的财富。”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蒋亦涵掌握了多方面的技能,也在探索中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所在。在深入参与市场、运营、设计、产品、技术、财务等工作后,她发现自己有极强的责任感,擅长沟通,更喜欢市场和品牌相关的工作。“通过品牌表达个人态度和理念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我在日常消费中,也会关注市面上的品牌是否能引起我的共鸣。我在设计栏目的名称和描述时,也融入自己的价值观,比如给学习栏目起名‘学而不卷’,因为扎实学习知识、主动找实践机会学以致用,才不枉费学习时光。”
对于品牌的影响,她有自己的期待。“个体都能成为观念的传播者,但是影响范围很小。通过创业或者成为公司的品牌负责人,我们的价值观、声音可以通过品牌传播得更广。即使目前消费品市场看起来已经饱和,但其实用户需求是在不断被细分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市场人,需要有能力发现未被满足的消费需求,因为它可能就是公司的业务增长点,或者新品牌成立的立足点。”
大三暑假时,蒋亦涵在一家酸奶公司的电商运营部实习,体会从学生思维到职场思维的转变:“在学校里,我们的任务都有明确的完成要求,例如复习完所有知识、完成考试;而职场工作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上级可能只会给出一个很模糊的指示,需要你主动联系前辈或主管进行咨询,确认交付内容、交付标准和交付时间。”
蒋亦涵说,将课堂知识运用到实践时,才能体会“练兵”和“实战”的区别。“我运用marketing research课上学的知识,参与设计公司的市场调研问卷,发现商业用途问卷会细致得多,客户群体范围也更广,要考虑到更多现实的因素,和在课堂上的问卷差别很大。大家都知道现实问题比理论更复杂,但是亲身体验后,你才会领悟更多。”
进入员工角色后,她也领悟到提高效率、加强团队沟通、完善组织架构的重要性。“作为员工,我有时也会不好意思拒绝一些无法完成的工作,结果做得不尽如人意。了解这种心态后,回到创业团队,我加强了和成员的沟通,及时跟进、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提供帮助或寻找外援。”对实习公司团队氛围的思考,也推动了她完善创业团队的制度和组织架构。“Leader通常希望部门里的同学和自己一样有干劲,但这不太现实。所以我需要完善绩效考核、培训晋升等制度,来提高团队的积极性。同时,我也在完善团队OKR、部门标准作业流程(SOP)和团队协作文档,希望即使在我毕业后,这些制度也能让团队持续健康地运转下去。”
创业团队的规模从2人扩展至51人,蒋亦涵也从“小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大姐姐”。她坦言,创业是一个探索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实习是深入认识行业、部门工作的途径。“希望学弟学妹们勇于尝试,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抓住锻炼机会,在大型活动、平台或创业团队中进行实践。大学的每一段时光都是珍贵的,在空闲时间较多的假期里,可以学习新技能、参加实习,有目的地精进。”
三、认识自我,规划未来
谈及毕业去向,蒋亦涵分享了她的规划。
“我最终选择的是ESSEC商学院的master in management - GE program,这一项目集合了我对美食的热爱和对管理学的学习热情,第二年可以选择专业细分,其中的food business challenge chair非常吸引我。我喜欢这个方向的课程设置,也对食品相关的可持续性技术或商业模式很感兴趣。”
“我的短期职业规划是去广告公司精进营销技能;中长期的目标是进入食品类的快消大厂,积攒行业资源和人脉;最终目的是创业,开一家自己面包店或食品店。”
在申请文书和面试中,蒋亦涵根据不同院校的专业要求,有重点地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通过独立写文书,我理顺了大学四年的成长线,收获了更清晰的规划。每个项目都会对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但所有的思考过程都不会白费。你不仅是在回答招生办提出的问题,也是在回答你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目标。”
第一篇文书改了9版
同样充满意义的还有备考标化的过程。“GRE的逻辑思维方法不仅适用于学习知识,对于撰写申请文书也十分有帮助,而且还可以应用于工作和生活。它值得我们好好准备,不应抱有应付的心态。”
总结
“学业、创业和实习,在大学生涯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但它们在不同阶段的优先级是不一样的,也很少有人能把多件事同时做好。Multitasking的精髓是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因此,把重要的事情安排到不同阶段去做,会轻松很多,同时履历也不失丰富。”回望过去的经历,蒋亦涵将她的故事提炼成句句真诚的建议,“你得把目光放长远,学会放弃并且接受放弃所带来的后果,继续专心完成当下的事情。有策略地分配时间和精力,才能达到最后结果的最大化。”
“注重当下”是蒋亦涵坚持的信念,一如她始终保持着热爱与钻研的毅力,在探索自我的成长之路上,步履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