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正青春·毕业生专访 | 黄承朴——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2022-09-26

本期“正青春·毕业生专访”港中大(深圳)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本科毕业生黄承朴的生活与感悟

 

浮舟沧海,立马昆仑

 


 

黄承朴

 2018级 理工学院 祥波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四段本科生助教(USTF)经历 

 一段接近2年的科研经历 

 4年一等学业奖学金、理工学院院长荣誉录

 毕业去向:哥伦比亚大学运筹博士项目 

 

 

 


 

 

PART ONE 学习

 

我的选课风格相对保守,每个学期不会选超过4门数学课,平时参加的社团活动也不多,这样我就能在每门课上花相对多的精力,保持学习的深度。

 

我认为学习数学的关键是多动手,多动脑。动手可以让我注意到很多的细节,比如我在课后重新写一遍数学证明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些听课时忽略的细节。

 

我有很多喜欢的老师,如果单独说一两个的话,我怕会不公平。不过我还是举几个例子吧:

 

罗智泉教授

我在大一和大二(2018-2019)上过他的线性代数和Independent Study。关于罗教授教的线性代数我在知乎写过一篇很详细的回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4071436/answer/2330854564)。关于Independent Study,大一我和另外三位同学一起学习了一本关于大数据中的线性代数的教材,大家轮流进行演讲。大二上我和几位同学一起学习了一本数据科学方面的教材,每人负责讲一章,有时候还会有高年级的同学和一些博士生旁听。我讲的是SVD and best-fitting subspaces,我记得这本书十分难读,它跳过了许多的技术细节。当时我的演讲还十分生硬,一不小心就把大家给讲晕了,还经常超时,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非常多知识,我的演讲能力也得到了非常充分的磨练。

 

 

 

与兰海翔(2019级)、罗教授、张嘉纬(2020级)的合影。我们三个分别在三个学期跟罗教授上过Independent Study,而且讲的都是SVD and Best-Fitting Subspaces这一章。

 

王学锋教授

我在大二下学期(2020春)上过他的实分析。这是我本科上过最难的课之一了。当时新冠疫情暴发,我们只能在家里上网课。王教授采取的做法是提前录好视频让我们观看,并在正常上课时间为我们答疑。比较有意思的是,大部分视频都会拖堂10-20分钟。因此这门课的上课时长可以说是正常学期的两倍甚至更多。除此以外,每个星期都会有小测和作业,作业题是王教授精挑细选的难题。我在十分痛苦的同时也学到许多知识。学到就是赚到。大四期间我多次被王教授称作数学系的叛徒,在此向他道歉。

 
 

与王学锋教授的合影。王教授称之为“‘你是叛徒’场景照”

 

张树中教授

我在大三下学期(2021春)上过张教授的最优化II。张教授当时在美国,因此是线上上课。他会提前录好视频让我们观看,然后在正常上课时间把材料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再讲一遍。张教授的课很有启发性,他讲课就好像在讲故事一样,十分有趣。有时候他会故意隐藏一些很微妙的小细节。我记得有一次问他一个小细节,他说这个地方如果要展开讲的话,就要多讲一两个小时喽。张教授讲课经常讲着讲着就笑起来了,我可以感受到他对最优化这门学科发自内心的热爱,十分有感染力。比较遗憾的是,由于是线上上课,我没有机会和他面对面进行交流。在上这门课的同时,我也打了一份一百三十多页的课程笔记,现在还不时翻看、参考、补充新内容。

 

PART TWO 教学

 

当本科生助教是我本科阶段最开心的事情之一,我做过四个学期的本科生助教(微积分、基础实分析、实分析、实分析)。

 

当本科生助教时,我会花很多时间思考如何去讲一道题、解释抽象的概念、如何去引导学生,这些投入完全源自于我内心的热爱。

 

大二上学期(2019秋)担任微积分的本科生助教时与学生的合影

 

大四上学期(2021秋)担任实分析的本科生助教时与学生的合影

PART THREE 科研

 

我最开始接触到数据科学运筹是大一和大二时上了罗教授的Independent study,之后的大二暑假学习了最优化,开始了我的科研经历,研究5G网络中的优化设计,取得了成果,这段经历也成为了我履历中的亮眼之处。

 

如果有感兴趣的教授的话,有很多方式可以联系,包括但不限于:

 

01

积极参与课堂

02

在office hour与教授交流

03

吃饭时间与教授聊天

04

参加教授的Independent Study

05

发邮件给教授

 

当研究助理的体验

在做科研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了探索新事物的快乐,能够看到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实现我很激动。遇到解决不了的难题时,罗教授经常会提供很有效的指导。我们一般会在Zoom或微信上讨论问题。记得有一次凌晨一点多给罗教授发消息说有新发现,罗教授凌晨五点多就回复了。开会前,罗教授还问: “Did you get any sleep last night?”

 

做科研的时候经常遇到瓶颈,有一段时间几乎没有进展,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我就对自己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打好基础,保持自己的节奏,专心做好每一件事,不要朝三暮四,而要从一而终。

 

在毕业典礼当天和校长徐扬生教授、副校长罗智泉教授合影

 

 

PART FOUR 申研经历

 

我的申请概况:

基本信息

GPA 3.95/4.00,GRE 330+4.0,托福113,四段本科生助教(USTF)经历(微积分、基础实分析、实分析、实分析),一段接近2年的科研经历(无论文、有成果、有在学术会议上进行演讲)。

 

推荐信

我找了罗智泉教授、张树中教授、倪维明教授写推荐信。我在大一大二都有上罗教授的课,大三大四跟他做科研,因此罗教授是全校最了解我的教授。我在张树中教授的最优化II课上拿了最高分,不过由于线上授课的原因,与他的交流并不多。但是张教授很大方地说可以和当时的助教丁文涛、一起执教的李建泽博士一起为我写一封推荐信。我为倪维明教授当过两个学期的实分析的USTF,他对我的数学水平和教学水平都有一定的了解。我相信推荐信在我的博士项目申请中起到了最重要的作用,我对我的推荐人十分感激。

 

结果

收到了5个运筹博士项目的录取:佐治亚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

 

我的时间线

大三暑假:考语言考试(8月14日考GRE,8月21日考托福)

大四上10月:联系教授写推荐信

大四上10-12月:准备文书、简历

大四上12月初:提交申请(我申请的项目大部分在12月15日截止)

大四下1-2月:面试、等待申请结果

 

经验/建议

1)从大一开始搞好GPA。Independent Study、本科生助教、交流交换的项目都对GPA有要求。申研的时候顶尖的项目对GPA也有要求。

2)尽早开始准备申请(比如问教授要推荐信、了解项目)。多与教授、学长学姐、同学交流,问问他们关于选校的建议。实际上我算是开始得有点晚了。

3)尽早把语言考试考完。我是在大三暑假考完GRE和托福的,这样有点冒险。建议把时间安排在大二、大三的寒暑假,这样可以集中精力准备。如果放在正常学期的话,语言考试和学业比较难平衡,可能会顾此失彼。认真对待学校的英语课,GRE和托福就准备好一半了。

4)如果申请博士项目的话,教授的推荐信应该是最重要的材料(之一)。最好能够找到了解你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教授写推荐信。

 

PART FIVE 回顾我的大学四年生活

 

1、运动:游泳,一般每周3-4次

2、作息:一般早上8:00离开书院,晚上11:00回到书院

3、大学最常去的地方:教学楼、图书馆、游泳馆

4、未来有什么规划?学习?职业?

我想在读完博士以后去大学当教授,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的问题,为社会作出贡献。

 

和倪维明教授的合照

 

与李玉田教授的合照

与贺冬冬教授、我的室友雷子雨的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