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星星的故事 | 返乡,也是一种出发
2022-09-23

星星的故事

群星闪耀

 

我们曾相聚神仙湖畔,聚成一团炽热的火,燃烧出最美好的青春。

我们现各奔东北西南,散成满天灿烂的星,闪烁出更璀璨的年华。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友事务办公室,推出【星星的故事】栏目,为大家讲述港中大(深圳)校友的追梦故事。虽然星星们可能远在天边,但是星光可以近在眼前;正在追梦的星星们并不孤单,可以用彼此的星光,相互照亮,相互取暖。我们相信,每一颗星星,都有值得分享和倾听的故事。

 

第一缕星光,来自黄嘉俊校友。

 


 

 

星星编号:2022-0001

星星名称:黄嘉俊 Tosen Huang

所属星系:2020届校友

人文社科学院 | 学勤书院

当前坐标:22°22′N, 112°73′E

 

 

 


 

01

一个矢志传承的青年

 

2007年,开平碉楼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引起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当时,还是小学生的黄嘉俊,被电视里那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和建筑背后那些漂洋过海打拼的故事震撼了。他想,开平就在妈妈的老家台山附近,台山是更出名的侨乡,应该有更多这样的漂亮房子吧?于是,每次暑假回台山,他都央求长辈带他去看华侨回来建造的楼房,每次都被长辈笑骂,“又要去看烂屋啊?”但这些无人问津、杂草丛生的老宅子,对黄嘉俊来说,就像是蓬头垢面的落难佳人,在等待一双妙手,为她们拂去污损,施上脂粉,重拾风华。

 

开启黄嘉俊兴趣的开平碉楼

 

带着对华侨民俗的朦胧好感,黄嘉俊踏入了大学的求学生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撞”进了中国乡村复兴论坛,也从此一头撞入了乡村振兴的世界。“大一暑假的时候,我就在网上找暑假可以做什么事,偶然看到一个公众号发了论坛的信息,就直接打了电话给主办方问能不能去参加,”黄嘉俊说道,“没想到他们真的给我了门票,也没想到那四天让我掉进了乡村民宿的‘坑’。那次会议的漂亮苗寨,当地苗民的传统接待仪式,让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乡村可以不是破旧的,原来民俗可以那么有魅力;乡村振兴不是给乡村捐钱就好,而是通过产业发展来激发本地的经济活力,民宿就是一个很好的启动载体。”

 

第一次结缘乡村复兴·

中国乡村复兴论坛台江峰会

 

台江:苗族第一县 

 

大学的另一个讲座,让黄嘉俊开始把视线投向了自己家乡的民俗文化。“我记得当时是一位远嫁中国的白人女士,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给我们讲深圳和东莞的民系和文化,”黄嘉俊回忆道,“我作为一个深圳长大的惠州客家人,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民俗文化这么有感染力,还吸引到了外国友人进行深入研究,但作为继承者的我们,却漠视了自己的宝藏,心里涌起了想要保育文化遗产的冲动。”一步步地,嘉俊把舞麒麟、南狮、粤剧等岭南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大学,吸引了许多同学一起学习、传播岭南文化。黄嘉俊发现,自己越发想把文化保育作为自己的事业,而台山正好有着他热爱的一切——乡村、华侨建筑、客家文化,醒狮及粤剧。他,萌生了回到台山做民宿的想法。

 

 

 

麒麟队活动照片

 

“我和父母说要回台山做民宿的时候,父母都极力反对,说我们好不容易从家里出来,到了深圳这个大城市,你自己又要跑回小地方?”于是,黄嘉俊还是去面试了专业对口的翻译工作,获得了录取通知书;也顺应父亲的要求,和从事跨境电商的亲戚沟通合伙拓展东南亚市场的机会。但在毕业的关口,他依然心心念念那个充满烟火气的小县城,那些等待被修复的老建筑。

 

一边是父母期许、社会认可的康庄大道,一边是前途未明、崎岖不平的羊肠小径,黄嘉俊踌躇着。“也有朋友劝我,说可以先做高薪的工作,或者是做跨境电商创业,有了更充足的资金和经验,再回乡建设;但我担心,享受过更好的生活条件,我可能就再也没有勇气和决心回台山了。而且,流入大城市的青年很多,少我一个不少;回到小乡镇的青年太缺,多我一个正好。” 想到这些,黄嘉俊毅然选择踏上那条看起来更幽深、更孤独的路。

 

02

一段满布荆棘的旅程

 

拍完毕业照那天,黄嘉俊坐上了开往台山的大巴,开启了振兴乡村的追梦旅程。但他没想到,第一个环节就会耗时一年半之久。“虽然台山的华侨民居很多,但要找到交通便捷、布局友好、体量适宜的成片建筑,还是不容易。”这一年半期间,黄嘉俊走遍了台山近二十个乡镇每一条有历史价值的传统村落,考察过学校、祠堂、碉楼、居庐(别墅)等不同特色的建筑,成了一张台山“活地图”。

 

“选址期间,我想也不能空耗,抓紧时间恶补建筑尤其是古建筑修复的知识,每天起床一睁眼就开始进入学习状态,感觉比高三还紧张,”黄嘉俊笑道,“从欧美亚的建筑风格和修缮案例,到闽粤民居的复旧工程,我都有涉猎,感觉自己像修了个建筑学学位。”黄嘉俊还想到民宿需要园艺造景,于是逼迫自己钻研从来不感兴趣的种花,成功解锁了园丁角色。

 

解锁园艺技能

 

经过多次勘察,黄嘉俊最终选定了南步村作为第一个保育对象,并选定了第一个目标建筑,开始了和屋主的漫漫磋商路。“前后大概谈了十多次,深圳谈、台山谈,一开始屋主爷爷看到我这么年轻,根本不相信我能做成这件事,但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跟爷爷谈了很多我对台山文化保育、古建筑修复的想法,也跟爷爷讲了很多我在大学期间做民俗传承的事,他终于认可了我,愿意把房子交给我活化。”

 

签订了合同后,兴奋的黄嘉俊迫不及待地开工了,但很快就遇到现实给他准备的下一个关卡——这是一个无人村,没水没电没网络。打电话到自来水公司申请通水,回复是没水管入村;跟电力公司申报用电,回复是没有电源,只能在马路边上的高压电变压器装个电表,剩下的要靠自己立电线杆拉电线;跟网络公司申请联网,回复是附近没有网络资源点......他只能先拿一堆矿泉水瓶打水运水进村,开始清洁打扫。然后,跟隔壁村的伯伯借电,自己热焊一百多米的水管,接入了隔壁村的自来水;自己铺设网络线路,接驳了隔壁村的网线;自己疏通了淤积几十年的管道;自己拆除了不需要的墙体;自己修复了五十多块破损的玻璃窗...... 黄嘉俊一步一步,亲力亲为,把一个个硬骨头都啃了下来。

 

 

 

修缮过程照片

 

施工途中,黄嘉俊考虑到整体安排,让朋友介绍了一位铺砖工人,结果对方说需要排期。“习惯了深圳速度的我当然受不了啦,自己三下五除二就铺好了,而且我觉得和其他老宅比,我也铺得不错呀,”他骄傲地说。“一切在城市居住时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东西,在这里可能都很难获取,我也就一个一个地去研究,去解决,说实话,还是很有成就感的。”

 

没有房子就去找,没有水电自己通,没有师傅自己上,好像在黄嘉俊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和“放弃”这两个词。“其实一路走来,困难和挫折那么多,难免会有焦虑和挫败感爆棚的时候,只是我很幸运,每当身边的老师、同学知道我失意、气馁,都会鼓励我坚持下去,”黄嘉俊吁了一口气道。“尤其感谢从读书的时候就一直支持我的易碧帆老师、李兰教授,有了大家的帮助,冲着冲着,也就关关难过关关过了。”

 

03

初具雏形的桃花源

 

 

汗水冲刷了岁月的尘埃,雨水洗净了辛勤的泥灰,艳阳复归后,芳草更绿,繁花更媚,把回春的老宅映衬得愈加雅致。历经半年的努力,黄嘉俊和团队的成员终于让这座荒废了近半个世纪的昔日美庐恢复了旧时的荣光。

 

“民宿只是第一步,”黄嘉俊噙着笑说,“在这个村落,还有几栋没有‘梳妆’的房子,还在等着我们去保育。我们已经签下了民宿隔壁的房子,准备改造为一个醒狮文化主题的咖啡馆;同时还在接洽村里另一个很精美的别墅,计划改造为一个融入粤剧表演的台山口味私房菜馆。我们会通过修缮建筑、引入非物质文化元素,把这个村子逐步打造为台山民俗文化的桃花源,让来这里玩的朋友,尤其是小朋友们,能够体验到我们的传统技艺,品尝到我们的历史味道。希望通过这些点滴,在他们的心里埋下一颗小小的种子,等到未来他们有机会更深入、更广泛地接触到我们的传统文化的时候,这些美好的记忆,能够催化他们加入文化传承事业的热情。”

民宿内景

 

研究过许多民宿小镇发展历史的黄嘉俊深知,只靠打造旅游景点无法支持本地的可持续发展。观光旅游自身无法提供充足的岗位,在地人口无法增加,这样一来,村子依然是一个缺乏生命力的“博物馆展品”。“我们希望通过民宿的周边产业打造一个平台,让青年能够返乡创业,扎根居住,用民宿连接这一个村落,并逐步扩展到全镇乃至全市。”

 

民宿的门里门外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小小努力,形成一个案例,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参与进来,为全球各地的台山华侨华裔留住祖辈用血汗钱建造的楼阁庭园,留住祖祖辈辈在生活中创造的艺术,向世界展示台山人的拼搏精神和台山的丰富文化。同时,也希望我这个案例,能鼓舞更多青年加入乡村振兴事业;更希望我这个案例,能鼓励在热爱和稳定之间犹豫的朋友,做出勇敢的选择。”黄嘉俊的声音里,有着沉甸甸的坚定。

 

 

 

 


 

虽然星星们可能远在天边,但是星光可以近在眼前;正在追梦的星星们并不孤单,可以用彼此的星光,相互照亮,相互取暖。